盘点理财十大误区 为理财而理财是金钱的奴隶

理财十大误区之一:为了理财而理财,是金钱的奴隶还是主人。

误区:为了能够拥有更多的财富而拼命地工作、拼命地赚钱,却不知道积累财富的意义何在,这种生活方式是自己成了金钱的奴隶,而不是金钱的主人。


理财十大误区之二:投资只看收益率,"刚性指标"会迷眼。

误区:选择投资产品时,把收益率作为了唯一的"刚性指标",只选预期收益率高的产品,根本不在意产品的风险几何,也不管产品的预期收益率究竟有没有可能实现。


理财十大误区之三:投资品种与期限不匹配,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对象。

误区:短期理财目标用了一个长期的理财工具;中长期理财目标却选择了一个短期投资工具。


理财十大误区之四:盲目投资无主见,躲不开的“羊群效应”。

误区:投资没有主见,盲目听别人的话,跟随别人的投资行为,导致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或投资产品。


理财十大误区之五:盲目举债还是与债"绝缘"。

误区:盲目举债过度透支,导致家庭资金压力大、生活品质差;或是害怕负债,无法合理利用资金的杠杆作用增加收益、早日享受高品质生活。


理财十大误区之六:把保险当投资,上错花轿嫁错郎。

误区:重投资轻保障,仅仅为了保险的投资功能而投保,却忽视了保险的基本功能是为家庭财务保驾护航。


理财十大误区之七:先子女后家长,投保计划本末倒置。

误区:作为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自身缺乏必要的保险保障,却给尚无收入能力的子女购买了大量的保险。


理财十大误区之八:患上"恐高症"只买便宜基金。

误区:不少投资者都有一种"恐高症",在基金投资上表现为不愿介入高净值基金,总觉得要买便宜的基金心里才踏实。


理财十大误区之九:信用卡分期,免息不免费。

误区:把信用卡分期当作了免费的午餐,这种门槛低、操作简便的银行借贷,年化费率可达10%~14%,成本远远高出想像。


理财十大误区之十:为捡芝麻丢西瓜,省钱之道不省钱。

误区:在消费时,为了获得一些额外的赠品或优惠,而付出更大的代价。

越理财荷包越瘦 身边六种理财陷阱不得不防

      在全民理财时代下,像子弹一样乱飞的投资诱惑背后可能正潜伏着巨大的陷阱,让投资者的荷包越投资越缩水。警钟下,将金融维权进行到底成为投资者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你可以不精通,但你不能一无所知。


1、用卡陷阱 激活还是睡眠?都收你

      昆明白领杨小姐3年前碍于人情办了一张信用卡,由于已经有很多信用卡,她决定暂不激活。去年,杨小姐一家准备出国旅游,为了方便购物,她激活了这张信用卡,“谁知道不久就收到银行账单,让我支付第一年年费300元。”更让她郁闷的是,银行客服提醒说当年杨小姐还需要去补刷5次卡才能免年费,“未激活的信用卡根本不应该收年费,我又没有获得任何服务,这是霸王条款。”


免息还是免费? 还蒙你

    “免息分期,其实银行这话只说了一半。”李小姐最近用信用卡刷了5万元用于购物,由于经常收到银行免息分期的宣传,她为了给自己减轻压力就申请做成6期分期还款,结果银行要求她支付手续费1620元,“原来免息根本不代表免费,还要收我的手续费呢,真亏!”李小姐回忆,她在用卡过程中就经常莫名其妙被收费,有一次在境外刷了一笔美元消费,还款时柜台不能查询欠款,导致她少还了1美元,第二个月遭到全额罚息。


权威点评:目前例如工商银行等部分银行已经把全额罚息改为欠款部分罚息。而监管部门也在行动,银监会日前发布《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明令禁止信用卡不当营销行为,强调信用卡未经持卡人激活,不得扣收任何费用。业内表示,信用卡收费项目应该进行强制性披露,让持卡人明白消费。理财师提醒,持卡人首先应仔细阅读所持信用卡手册,了解信用卡是否允许超限以及收费情况,刷卡消费时留意消费金额,避免超额消费。


2、收费陷阱增值还是缩水?就扣你

      方先生已经不记得自己有多少个账户了,公积金、工资卡、代收水电费,甚至有一次购房时还开了3个退税账户,家里的睡眠存折一大堆,和银行卡都对不上号,“不是有报道说长沙储户500元存3年缩水100多元嘛,我好多卡上的钱最多就是几十元,不知道被扣了小额账户费以后是不是倒欠银行钱了?”


权威点评:日前,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免除部分服务收费的通知》,7月1日起,将免收小额账户管理费的账户仅包括已签约开立的代发工资、退休金、低保、医保、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的账户,而其他开通且存款金额不足500元的一般账户仍然会被收取的。因此在办理银行卡或存折时,要向银行工作人员咨询好相关的规定,对手头的账户进行整合,保留一些必需的卡或存折即可。


3、银保陷阱存单还是保单? 绕晕你

      市民李女士和老伴拿着辛苦攒下的1万元去昆明新闻路一家银行存钱,刚进门就看到大堂内端坐着一个着装整齐的工作人员,她热情地推荐两人投资一款产品,收益大大高于银行理财产品。回家后,李女士的女儿发现这其实是一份银保产品,投资期限最少5年,如果中途退保将有很大损失。


权威点评:在银保合作的背后,部分保险公司和银行盲目追求规模,有些销售人员受利益驱动,在销售过程中采取夸大保险产品收益、将保险产品与存款混淆、隐瞒风险和费用扣除等方式误导消费者购买,出现了不少存单变保单的案例。就在3·15前夕,银监会、保监会联手整顿银保销售,发布《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监管指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不得将保险产品与储蓄存款、银行理财产品混淆。


4、收益陷阱保本还是亏本? 迷惑你

      有报道称,高女士于2007年12月21日在某银行北京分行购买了一款名为“蓝筹计划2号”的理财产品,该产品期限两年,从2008年1月11日起到2010年1月11日止,产品到期后收益亏损4.51%。高女士认为该产品存在夸大收益等违规行为,此前打出的宣传语为“蓝筹计划2号”理财产品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36%,上不封顶,低风险,而该产品为投资于蓝筹股的产品,风险可想而知。同时,该产品说明书上募集资金为20亿元,实际运作金额却为30多亿元,该产品运作1个月时就被曝出近10%的亏损,高女士已经将银行告上法庭,理由是银行多处违规。


权威点评:目前,理财产品说明书所称的预期收益率,并不等于实际收益率,但从字眼上看还是有一定的误导作用,预期收益也可解释成到预定的日期能获得的收益。销售人员推销理财产品时的收益承诺,投资者最好要求其以书面形式记录,以便日后取证。理财师还建议,投资者在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时,不能只关注预期收益率,更要关注数字背后所蕴藏的风险,如收益率风险、投资标的的市场风险、汇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必要时,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时还可以录音以保护自身利益。


5、炒股陷阱消息还是黑幕? 赔死你

    “现在是这只股票40元以下最后机会,砸锅卖铁都要进!”日前,杨小姐的朋友在网上收到这样的消息,由于对方也算是朋友的朋友,她就推荐给杨小姐。眼看第二天这只股票果然一路飘红,杨小姐忙不迭地把所有积蓄全部投了进去,谁知刚买进就开始一路下跌,别说没见过40元以上,最低时还跌了30%以上,杨小姐郁闷地说:“以前炒电视上股评家推荐的股票就亏得血本无归,还去相信所谓内部消息,真是汽车博成电单车了。”


权威点评:“如今已经有人开始利用微博等新平台进行非法证券等活动。”广发证券昆明东风西路营业部相关负责人透露,从监管部门了解到,非法证券活动陷阱里,专家诊股被排在首位。此外,还有人通过炒股博客、UC视频聊天室等网络互动平台,发布大量股评和荐股信息,诈取会员费和服务费。非法证券活动案发与市场行情呈正相关,越是证券市场行情向好时,非法证券活动就愈是猖獗,一些投资者也因市场红火而获利心切,更易上当受骗。同时,其手法隐蔽,欺骗性极强。


6、钓鱼陷阱李逵还是李鬼? 就黑你

      10月17日,犯罪嫌疑人谭某等人制作了某银行的山寨网站,后通过群发短信的方式,冒充该银行通知被害人中国银行网银E令即将过期,要求被害人登录网站进行升级。被害人信以为真,便根据短信提供的网址登录操作,导致被骗30万元。由于犯罪团伙采用了群发短信的方式,收到短信的被害人陈某等人相继上当,被骗金额达6万余元。


权威点评:到目前为止,类似山寨银行、证券公司的网站层出不穷,网银被盗现象时有发生,目前多数银行网银已加入新的安全保护功能,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投资者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卡号、账号、密码、动态口令码等切勿泄露。切勿点击可疑链接,尽量手动输入正确网址登录合法网站,谨防输入短信、电话、网站页面提示的网址。

理财全胜时代 走出理财四误区

      误区一理财是个新鲜事物

      理财一词不是一个新的名词,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西汉时期逐步完善。


      现代理财一般认为起源于20世纪美国的保险业,1969年在美国芝加哥的酒店里,一小群各个金融行业的理财专业人士在讨论他们看到的一个不足:每个专业领域都有各自的理财顾问,但缺少对各个金融领域全面熟悉的理财顾问为客户服务,由此理财服务应运而生。


      理财可以说已经超出了投资和保险的范畴,是根据生命周期理论,根据个人和家庭的财务状况和非财务状况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制定切合实际的,可以操作的理财规划,最终实现个人和家庭的财务安全和财务自由。通俗的讲,理财就是合理的利用理财工具和理财知识进行不同的理财规划,完成既定的理财目标,实现最终的人生幸福。


      理财的工具主要有储蓄、保险、股票、基金、外汇、黄金、收藏品和投资信托等。理财的知识主要涉及财务、会计、经济、投资、金融、税收和法律等方面。理财有两个主要目标,一个是财务安全,一个是财务自由,财务安全是基础,财务自由是终点。从另一个角度讲理财又有两个方向,一个是进攻,一个是防守。


      误区二理财就是赚钱,就是买股票,就是买房地产。

      目前很多人对理财的概念有了一个严重的误区,有些人认为理财就是赚钱,就是买股票,就是买房地产。其实,这只是说对了理财的一个方面,理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遇到困难问题的时候,少花钱甚至不花钱,具体的说就是利用保险,税收和法律工具合理分配资产。


      理财就是说运用理财知识和工具,针对客户的需求,进行一个综合的,全面的,整体的,个性化的,专业的,动态的,长期的金融服务。理财的内容包括现金规划,消费支出规划,教育规划,风险管理和保险规划,税务筹划,投资规划,退休养老金规划,财产分配规划等。


      误区三自己没钱再怎么理财也没用

      对于个人理财规划,有的人认为银行推出的理财服务就是存定期,储蓄时间越长,可以得到的回报越高;有的人认为,自己没钱,再怎么理财也没用。


      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么一句话,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说说大家都觉得简单,但是真正到了理财的时候,就会感觉有力无处使。实际上并不用如此费劲,只要有空的时候上各大银行的理财中心坐坐,我相信理财经理会很乐意和你探讨如何为你理财。


      小小的积累,就会有大大的回报,就拿基金定投来说,每个月的固定小额支出,通过时间和金额的复利可以达到令人咂舌的数字。


      当然基金定投需要耐心,短期之内是看不到很明显的效果的,在2007年基金市场火爆的时候,人们早上排队购买基金,很多人因那时购买的高位基金至今还是套牢。如果投资者选择积极方式,逢低买入基金,逢高卖出基金,通过几年不断循环摊薄成本弥补损失,现在可以解套获利。


      如果您是现实中耐住寂寞又是积极争取获利机会,您就有望成为投资基金中的赢家。


      误区四银行理财产品可以随意支取
      对银行理财产品,人们了解的也不太多,理财产品期限有几天、十多天、二十多天、一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等,部分人认为存理财产品可以随意支取,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客户购买这类理财产品只能是等待当期理财产品结束,才能自由支配资金,如果耐不住这种寂寞,不能够遵守理财约定时间,还是选择普通银行存款,可以因需自由支取。
上一页PREV PGAE 首页HOME 下一页NEXT PG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