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股指期货交易中的多头与空头

在股指期货交易中,投资者买入股指期货合约后所持有的持仓叫多头持仓,简称多头;卖出股指期货合约后所持有的持仓叫空头持仓,简称空头。持有多头的投资者认为股指期货合约价格会涨,所以会买进;相反,持有空头的投资者认为股指期货合约价格以后会下跌,所以才卖出。


比如,某投资者在12月18日开仓买进0701沪深300指数期货10手(张),成交价为1400点,这时,他就有了10手多头持仓。到12月19日,该投资者见期货价格上涨了,于是在1415点的价格卖出平仓6手0701股指期货合约,成交之后,该投资者的实际持仓就只有4手多头持仓了。


需要提醒的是,投资者下达买卖指令时一定要注明是开仓还是平仓。如果12月19日该投资者在下单时报的是卖出开仓6手0701股指期货合约,成交之后,该投资者的实际持仓就不是原来的4手多头持仓,而是10手多头持仓和6手空头持仓了。

什么是股指期货交易中的开仓平仓和持仓

开仓也叫建仓,是指投资者新买入或新卖出一定数量的股指期货合约。如果投资者将这份股指期货合约保留到最后交易日,他就必须通过现金交割来了结这笔期货交易。


平仓,是指期货投资者买入或者卖出与其所持仓股指期货合约的品种、数量及交割月份相同但交易方向相反的股指期货合约,以了结股指期货交易的行为。


股指期货投资者在开仓之后尚没有平仓的合约,叫做未平仓合约,也叫持仓。开仓之后股指期货投资者有两种方式了结股指期货合约:或者择机平仓,或者持有至最后交易日并进行现金交割。

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的原理

股指期货之所以具有套期保值的功能,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股指期货的价格与股票现货的价格受相近因素的影响,从而它们的变动方向是一致的。因此,投资者只要在股指期货市场建立与股票现货市场相反的持仓,则在市场价格发生变化时,他必然会在一个市场上获利而在另一个市场上亏损。


通过计算适当的套期保值比率可以达到亏损与获利的大致平衡,从而实现保值的目的。


例如,在2013年11月29日,某投资者所持有的股票组合(贝塔系数为1)总价值为500万元,当时的沪深300指数为1650点。该投资者预计未来3个月内股票市场会出现下跌,但是由于其股票组合在年末具有较强的分红和送股潜力,于是该投资者决定用2014年3月份到期的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假定合约乘数为300元6点)来对其股票组合实施空头套期保值。


假设2013年11月29日0703沪深300指数期货的价格为1670点,则该投资者需要卖出10张(即500万元6(1670点×300元6点))0703合约。如果至2014年3月1日沪深300指数下跌至1485点,该投资者的股票组合总市值也跌至450万元,损失50万元。但此时0703沪深300指数期货价格相应下跌至1503点,于是该投资者平仓其期货合约,将获利(1670-1503)点×300元6点×10=50.1万元,基本弥补在股票市场的损失,从而实现套期保值。


需要提醒投资者注意的是,在实际交易中,盈亏正好相等的完全套期保值往往难以实现,一是因为期货合约的标准化使套期保值者难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意的数量和交割日;二是由于受基差风险的影响.

套期保值期货投资的核心原则

有一个故事很多投资者可能都有所耳闻:一位来自武汉的投资者以4万的本钱开始做期货,一年以后,她账户中的权益最高曾超过1000万元,但不久后却又输得只剩5万元,短短一年之内她经历了资产价值的冰火两重天。


对于一些对期货不了解的投资者来说,“暴涨暴跌的高风险游戏”可能是他们听完这个故事后对期货的第一印象。然而实际上却并不是这样,如果期货仅仅等同于赌博,那么好赌的人为什么不去赌场玩简单易懂的“掷骰子”,而是来参与这个相对复杂的期货市场呢?期货并不是简单等同于高风险游戏,除了杠杆效应带来的“高风险、高收益”之外,它还有着自身特有的功能,在金融市场中独一无二的套期保值功能。


什么是套期保值呢?套期保值(Hedging)也有译作“对冲交易”。它的基本做法就是买进或卖出与现货市场交易数量相当,但交易方向相反的商品期货合约,以期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结清期货交易带来的盈利或亏损,以此来补偿或抵消现货市场价格变动所带来的实际价格风险或利益,使交易者的经济收益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不妨用股指期货来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投资者手中持有和大盘走势类似的股票。如果没有股指期货存在,在大盘下跌的时候,投资者除了卖出股票外没有任何办法可以保证自己在股市中的收益。但由于很多投资者往往十分肯定自己所持有股票的成长性,不舍得抛售是大部分投资者共有的心理状态,这样的后果就是资产的市值会随大盘的波动不断变化;如果足够不幸的话,当大盘处于单边下降通道中时,投资者就只有忍受市值大幅缩水的痛苦了。此时如果有了股指期货,事情就变得容易的多,如果投资者认定了股票的价值,在大市下跌的时候,便可以利用做空股指期货的方法来为自己的股票保值。同时,期货的杠杆性决定了投资者可以用少量的资金来为大额的资产进行保值,这样投资者便可以安心持有自己看好的股票而不受大市下跌因素的影响。


期货作为套期保值工具在金融市场中正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青睐,特别是在一些成熟的资本市场中,期货已经成为投资组合和理财资产组合中不可或缺的对冲资产。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随着期货品种的日益丰富,期货也必将成为重要资产进入到广大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中。

正确认识套期保值实践

1、不套保是对企业和社会不负责任。

不进行套期保值,实际上是一种墨守成规的消极态度,是对外部风险的一种漠视和不负责任。因为这种态度往往以企业低效益、慢发展、不稳定和牺牲劳动力价值及环境资源为代价的,不利于企业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遭遇经济危机时甚至会使企业面临破产倒闭厄运。


案例:1992年6月1日,印第安纳州上诉法院宣布一小型农村粮食合作社股东们对其董事会没有充分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的诉讼完全胜诉。


该合作社90%的业务是粮食买卖,合作社经理负责粮食交易,并向董事会提交由簙记员编制的财务报告。董事会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审议经理报告。从1977年开始,该合作社利润连年下降,1979年更是出现巨额亏损。公司财务人员曾向董事会提出建议,对合作社的现货头寸进行套期保值,以避免价格大幅波动对合作社业务带来不利影响。董事会确实授权合作社经理进行套期保值,然而,在该合作社高达730万美元的粮食销售额中,实际保值的金额只有2万美元。其结果是,粮食价格下跌使该合作社在1980年遭受了42万美元损失。


股东们状告董事会的理由是,该合作社本可以通过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对其现货交易进行保值,规避现货价格波动风险,但该合作社经理只是做做样子,套期保值严重不足,从而使该合作社在现货交易中遭受了严重损失,股东们要求董事会对此负责。 


法官判定董事失职的具体表现为:1.继续任用一个没有套期保值经验的经理;2.没有持续对其进行合理监管,没有学习套期保值基本知识,以至于不能适当地指导套期保值业务和对经理进行监管;3.工作疏忽,没有有效保护粮食贸易利润。


这生动地说明,在美国,企业不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避险就会被认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对于企业经营而言也不是一种安全的选择。这种理念已经变为美国企业的普遍理念,变为美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独特优势。所以,在研究美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时,不要以为美国企业只是掌握高科技,其实它们还掌握着金融技术,掌握着左右世界市场价格和保护企业自身利益甚至参与瓜分别国企业利益的衍生工具和技术。这种对现代风险管理手段和金融工具的掌握与应用,已经使美国等发达国家形成了整体竞争优势,是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而这种新理念正是中国企业家和经济工作者所需要的。


2、正确对待套期保值中出现的亏损问题。

案例:2006年和2007年,在商品市场行情持续大涨的形势下,我国一些对现货销售进行套保的企业,因为现货市场价格超出期货锁定水平而出现了现货盈利、期货亏损的结构。结果,有的本来套期保值业务做得好的企业因为人们指责声而动摇了保值决心,后来消极地减少空头套期保值量。结果,在2008年大宗商品价格突然掉头暴跌的时候,因为企业压缩了针对销售价格的空头保值规模而失去了保险机会。


北京一家大型中央企业虽然在那两年也遭遇同样的情况,为保住期货头寸承担了不少期货浮动亏损,少赚了不少钱;但是,这家企业根据现货套保需要,坚决顶住了当时的质问和压力,继续保持足够的空头保值仓位。结果,在2008年下半年市场大跌的情况下,套期保值头寸盈利数十亿元,有力地确保了整体业绩的稳定增长。


2008年后期的国际市场价格暴跌,会导致所有多头保值者出现保值账户亏损、空头保值盈利的局面,这与保值企业是否投机不存在根本联系。套期保值头寸的方向取决于现货的保值需求。套期保值在遇到市场价格有利于现货而不利于期货头寸的变化时,表现出保值仓位亏损是正常的,是确保现货盈利的必要代价。我们不能用金融危机条件下的特殊"保值亏损"现象,来怀疑套期保值的一般规律和企业多头套期保值的正确性。


3、风险防范是永恒主题。

套期保值是为了防范风险,但是,管理不当也会酿成风险。


案例:2008年1月24日,国外某银行披露,由于其套利交易部门交易员私下越权投资金融衍生品,使该银行因此蒙受了49亿欧元(约合71.6亿美元)的巨额亏损。


据悉,交易员造成此次风险事件的直接原因,就是在欺瞒银行风险管理部门的情况下,利用大量虚拟交易掩藏其违规投资行为。他虚构一个在衍生品市场套利的交易组合,在实际进行一个投资组合交易的同时虚构另一个对冲组合,因此造成了两个投资组合的风险可以相互抵消的假象。在这个假象之下,该交易员从2008年1月初开始建立了以欧洲股票市场指数为主的多头投资组合,并把交易量做到了天文数字的500亿欧元的规模。然而,随着美国次级债危机影响显现,包括欧洲股市在内的全球股市在1月开始不久就持续下跌。这与该银行实际持有的头寸方向完全相反。随着可支配资金的告罄,危机终于爆发。 


这起典型的衍生品交易风险案例教训主要有四:一是银行在期货交易结算与对账管理方面存在重大疏漏。二是监测指标存在缺陷。银行只是对投资组合对冲后的净头寸进行监测,而没有对单个组合的名义头寸进行监测,对于交易员越来越频繁、规模越来越大的交易行为,银行没有进行有效的监控。三是银行的IT系统管理存在问题。交易员能在一段较长时间内,盗用多个操作员的用户名与密码进行交易,说明银行的IT系统安全管理存在疏漏。四是风险监控的敏感度不够。监管人员曾数次对该交易员的交易起了疑心,但都被其搪塞过去。


可见,企业有效防范套期保值交易风险,必须做到:第一,不冒险。真正意义上的“套期保值”,就是防范现货跌价或上升的不确定性,偏离任何一方的操作都不是科学的套期保值。第二,不留隐患。一些套期保值风险事件的重要原因是针对套期保值业务没有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决策制度、操作管理和风险控制体系,包括没有机会享受外部有力的监管配合。第三,不能放纵欲望。发生风险事件的企业或个人通常是在初期实施风险对冲、保值基础上,逐步野心膨胀,追逐投机盈利,把“对冲品“做成”投资品”。第四,不能忽视道德风险。一旦企业管理建立在个人的好恶和信任基础上,就会为道德风险提供温床,严密的风险管理制度也会形同虚设。 


4、正视套期保值的局限性。

套期保值的目的是防范和对冲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的外部市场及价格波动风险。但是,如果决策和管理不当,也会出现各种风险。2008年金融危机的残酷教训还表明,即使正确的套期保值方案,当遭遇市场突发性极端趋势时,也会造成保值头寸的极大风险。


案例:2005年9月16日,某知名粮油企业中期业绩报告公布亏损2.27亿港元,其中期货套期保值亏损达7490.3万港元。该公司主要业务模式是向国际供货商采购大豆毛油,再转售或加工为各类精炼豆油,然后销往内地市场;公司原材料(大豆毛油)价格视国际市场而定,而终端产品(精炼大豆油)价格则视内地售价而定。为防范采购和销售的价格风险,公司利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大豆和豆油期货、期权工具从事套期保值交易。


历史数据也表明,CBOT豆油期货价格与国内豆油价格具有较高相关性,基差比较稳定。在2005年以前,该企业曾利用这一工具有效规避了相关价格风险。


2005年,该企业继续利用CBOT期货、期权工具进行风险管理,但2005年2月中旬以来,国内外豆油期货价格高度相关性的特点被打破,出现国内成品豆油价格持续下跌而CBOT豆油期货价格持续上涨局面。这种背离使该企业遭受双重亏损。国内豆油价格下跌导致现货经营亏损6092.1万港元,CBOT豆油期货价格上涨导致期货套期保值亏损7490.3万元,合计亏损13582.4万港元。


分析认为,该公司作为毛豆油采购商,在国内没有毛豆油期货合约的情况下,利用CBOT期货工具进行保值,其本身没有问题;亏损原因主要在于一向价格关联度很高的内外盘豆油走势出现了背离。


有经验的企业在设计套期保值方案时,通常高度重视基差风险,很少按照100%的比例建立保值仓位。这样做,有利于企业防范形式逆转遭遇亏损风险,但也降低了保值头寸对冲现货风险的程度。所以,不能寄希望通过套期保值操作来100%地对冲保值项目,而应通过套期保值适当熨平企业利润波动曲线的波幅。

什么是股指期货的到期风险

股票买入后,投资者可以短期持有,也可以长期投资。股指期货交易的对象是标准化的期货合约,有到期日,投资者不能无限期持有,必须根据市场变动情况,决定是提前平仓,还是等待合约到期进行现金交割。在持仓过程中,最好设置止损点,而不要采取拖延战术,这样做有可能使亏损越来越大,甚至在到期日之前出现爆仓。因此,投资者交易股指期货时,必须注意所持仓合约的到期日。


股指期货的到期风险包括以下两种:
一、投资者对股指期货的长期走势判断准确,但短期内还未实现盈利的时候,合约就到期了。

二、投资者在持仓过程中曾经有盈利机会,但投资者没有及时平仓,合约到期时由于价格变动,账户变盈为亏。


中金所对股指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制度有哪些
中金所在股指期货风险管理的制度主要有:
一、保证金制度。二、价格限制制度。三、持仓限额制度。四、大户持仓报告制度。五、强行平仓制度。六、强制减仓制度。七、结算担保金制度。八、风险警示制度。

平仓与强制平仓

期货市场采用双向交易机制,当投资者手中没有持仓,准备买进或者卖出合约的时候,进行的操作叫做开仓,当投资者准备将手中的合约了结出场的时候,进行的操作称为平仓。 


平仓可以分为主动平仓和强制平仓,投资者自己下达指令将手中的持仓进行了结,这就是主动平仓,而当投资者账户中所显示的当日权益减去持仓保证金所得出的资金余额不足时,就需要追加保证金,如果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保证金补足,投资者所持有的合约就将被部分或者全部平仓。 


在客户账户资金余额低于最低限额时,期货公司会通知账户所有人在下一个交易日开始前将保证金补足,如果在下一交易日开市前保证金未补足,期货公司将对该账户所有人的持仓实施部分或全部的强制平仓,直至留存的保证金符合规定的要求。 


举例来说,如果某投资者账户原有保证金为670000元,某日开仓买进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2手,成交价位为5000点,按照12%的保证金比例,投资者需要交纳36万元保证金,如果买入后当日该合约的结算价为4600点,那么当日开仓持仓盈亏=(4600-5000)×2×300=-240000元;如果每手合约的手续费为30元,那么所需交纳的手续费为2×30=60元;当日权益=670000-240000-300=429700元;保证金占用=4600×300×12%×2=331200元;资金余额(即可交易资金)=429700-331200=98500元。 


如果该合约的当日结算价降为4400点,当日账户情况为:历史持仓盈亏=(4400-4600)×2×300=-120000元;当日权益=429700-120,000=309700元;保证金占用=4400×300×2×8%=316800元;资金余额(即可开仓交易资金)=309700-316800=-7100元。 


显然,要维持2手的多头持仓,保证金尚缺7100元。如果该客户在下一交易日开市之前没有将保证金补足,那么期货公司可对其持仓实施部分强制平仓。 


照此计算,309700元的权益可以保留的持仓至多为1手。这样,经纪公司至少可以将其持仓强平掉1手。 


根据期货交易制度,在进行期货投资时,当投资者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及时补足应缴付的保证金时,投资者持有的有关合约将被强行平仓。这样可以降低由于保证金杠杆作用所引发的投资风险,不过且由此造成的损失仍将由投资者自己负责。

什么是换手交易

换手交易有"多头换手"和"空头换手"之分,当原来持有多头的投资者卖出平仓,但新的多头又开仓买进时称为"多头换手";而"空头换手"是指原来持有空头的投资者在买进平仓,但新的空头在开仓卖出。


假定统计之初的总成交量为5000手, 同时总持仓量为80000手,多空双方开仓、平仓与成交量及对应持仓量的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


多空双方开仓、平仓与成交量及对应持仓量的变化关系 

序号 成交量 买方成交  卖方成交   总成交量 总持仓量  说明
0                   5000   80000  双开仓、持仓增加


1 100  50多头开仓  50空头开仓  5100   80100  双平仓、持仓减少


2 200  100空头平仓  100多头平仓 5300   79900  多头换手、持仓不变


3 300  150多头开仓  150多头平仓 5600   79900  空头换手、持仓不变


4 150  75空头平仓  75空头开仓  5750   79900  开仓325


合计 750  375,其中:  375,其中:  平仓425


多头开仓200  空头开仓125          平仓为主、持仓减少
空头平仓175  多头平仓250

什么是套利

股指期货由于具有高杠杆比率,往往被认为是高风险投资品种,但事实上,股指期货套利交易为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提供了投资机会。所谓套利,就是交易者利用市场上两个相同或相关资产暂时出现的不合理价格关系同时进行一买一卖的交易,当这种不合理的价格关系缩小或消失时,再进行相反的买卖,以获取无风险利润的交易行为。


投资者可以利用股指期货理论价格与实际价格的不一致,同时在期货市场、现货市场进行相反方向的交易以套取利润,也可以利用股指期货不同月份合约之间的价差变动进行跨期套利交易。


期现套利

股票现货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紧密相连,根据股指期货的制度设计,期货价格在合约到期日会与现货市场标的指数的价格相等。但实际行情中,期货指数价格常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偏离其合理的理论价格,与现货指数之间的价格差距往往出现过大或过小的情况,一旦这种偏离出现,就会带来在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之间套利的机会,我们把这种跨越两个市场同时进行交易的操作称之为期现套利。


期现套利有两种类型:当现货指数被低估,某个交割月份的期货合约被高估时,投资者可以卖出该期货合约,同时根据指数权重买进成份股,建立套利头寸。当现货和期货价格差距趋于正常时,将期货合约平仓,同时卖出全部成份股,可以获得套利利润,这种策略称为正向基差套利。


当现货指数被高估,某个交割月份的期货合约被低估时,如果允许融券,投资者可以买入该期货合约,同时按照指数权重融券卖空成份股,建立套利头寸。当现货和期货价格趋于正常时,同时平仓,获利了结,这是反向基差套利。


期现套利的实质是对现货指数和期货指数的基差进行投机。基差的变动是可以分析和预测的,分析正确可以获利,即使分析失误套利的风险也远比单向投机的风险低。


期现套利策略的实施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计算股指期货的理论价格,估计股指期货合约无套利区间的上下边界。无套利区间的上下界确定与许多参数有关,比如借贷利率为多少,市场流动性如何,市场冲击成本,交易手续费等。确定参数后代入公式即可得到适合自身的无套利区间。由于套利机会转瞬即逝,所以无套利区间的计算应该及时完成,实际操作中往往借助电脑程式化交易进行。


2、判断是非存在套利机会。通过监视期货合约价格走势并与无套利区间进行比较,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套利机会,只有当期货价格落在无套利区间上界之上或下界之下时,才出现可操作的套利机会。


3、确定交易规模,确定交易规模时应考虑预期的获利水平,交易规模大小对市场冲击影响,交易规模过大会造成冲击成本高,从而使套利利润降低。此外,还应考虑融资和融券的可能性,由于我国目前还不能融券,所以反向基差套利还难以实施。


4、同时进行股指期货合约和股票交易。


5、监控套利头寸的盈亏情况,确定是否进行加仓或减仓操作。


6、了结套利头寸。

什么是爆仓

所谓爆仓,是指在某些特殊条件下,投资者保证金账户中的客户权益为负值的情形。在市场行情发生较大变化时,如果投资者保证金账户中资金的绝大部分都被交易保证金占用,而且交易方向又与市场走势相反时,由于保证金交易的杠杆效应,就很容易出现爆仓。


爆仓大多与资金管理不当有关。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特别控制好持仓量,合理地进行资金管理,切忌象股票交易中可能出现的满仓操作;并且与股票交易不同,投资者必须对股指期货行情进行及时跟踪。因此,股指期货实际上并不适合所有投资者。


如果爆仓导致了亏空且由投资者的原因引起,投资者需要将亏空补足,否则会面临法律追索。

什么是股指期货的到期风险

股票买入后,投资者可以短期持有,也可以长期投资。股指期货交易的对象是标准化的期货合约,有到期日,投资者不能无限期持有,必须根据市场变动情况,决定是提前平仓,还是等待合约到期进行现金交割。在持仓过程中,最好设置止损点,而不要采取拖延战术,这样做有可能使亏损越来越大,甚至在到期日之前出现爆仓。因此,投资者交易股指期货时,必须注意所持仓合约的到期日。


股指期货的到期风险包括以下两种:(1)投资者对股指期货的长期走势判断准确,但短期内还未实现盈利的时候,合约就到期了。(2)投资者在持仓过程中曾经有盈利机会,但投资者没有及时平仓,合约到期时由于价格变动,账户由盈转亏。

股票期货与股指期货的区别

小李刚参加股指期货仿真交易不久,因而平时对金融期货的关注多一些。一天小李在网上看到有关“股票期货”的报道,小李心想,是不是股票期货与股指期货是一回事儿呀?但又不敢肯定,于是拨通了期货公司的咨询电话。

“我想问一下,股票期货与股指期货是不是一回事儿?”小李直来直去。
“尽管股票期货与股指期货是属于股票衍生品的一种,但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主要区别在标的物不同,股票期货是以单只股票作为标的的期货;而股指期货是以某一股票指数作为标的的期货合约。主”期货公司的工作人员回答道。
“那股票期货的作用是什么呢?”小李接着又问。
“股票期货的作用主要是对冲单只股票的总体风险,包括系统风险和与个股相关的非系统风险。而股指期货只是对冲股票的系统风险”期货公司的工作人员回答道。
“那股指期货与股票期货的应用场合有什么不同呢?”小李接着又问。
“从两种期货的应用场合来说,股指期货对于被动式指数化投资来说对冲效果较好,而股票期货对于通过选择股票希望跑赢大市的主动式投资对冲效果更好。”期货公司的工作人员回答道。
“那目前世界上股指期货和股票期货这两个品种哪个发展的更好些呢?”小李问道。

“从两种期货市场的发展程度来看,股指期货诞生于80年代初,在各主要金融市场交易都很活跃;股票期货则由于美国监管机构的管辖权冲突一直难于在美国问世,受其影响,西欧、日本等主流金融市场在2001年以前基本没有股票期货交易,只有北欧、南欧和东欧以及香港地区、澳大利亚等一些市场有交易,且流动性无法和股指期货相比。”期货公司的工作人员回答道。


风险提示:股指期货与股票同属于股票衍生品,不同之外在于合约标的物不同,股票期货是以单只股票作为标的的期货;而股指期货是以某一股票指数作为标的的期货合约。并且其应用场合也此不尽相同:股指期货对于被动式指数化投资来说对冲效果较好,而股票期货对于通过选择股票希望跑赢大市的主动式投资对冲效果更好。
上一页PREV PGAE 首页HOME 下一页NEXT PGAE